1) 起源:电装波(1994年)
1994年,电装波的工程师创建了快速响应(QR)码,以简化汽车制造中的零部件跟踪。与1D条形码相比,QR提供了更高的容量、全方向可读性和由于错误纠正而带来的鲁棒性。
2) 解剖学:模块、版本和ECC
- 版本:1到40,每侧模块数增加。版本1为21×21;每个版本每侧增加4个模块。
- ECC级别:基于Reed-Solomon的L(7%)、M(15%)、Q(25%)、H(30%)。更高的ECC以容量为代价容忍更多损坏。
- 查找器、对齐和定时模式:实现强大的检测和解码。
3) 标准化:ISO/IEC 18004
QR码在ISO/IEC 18004中标准化,确保编码器/解码器之间的互操作性。Model 2成为主流;Micro QR和变体支持较小的标记。
4) 采用浪潮
- 工业:物流、制造、跟踪。
- 消费者:具有原生QR识别的智能手机相机消除了应用程序障碍。
- COVID-19加速:非接触式菜单、签到、支付。
5) QR与其他2D码
- QR:广泛、强大的ECC、灵活的设计。
- 数据矩阵:非常适合小物品和直接零件标记(DPM)。
- Aztec:无需静区即可稳健,常见于交通票证。
6) 动态QR和分析
动态QR使用重定向到可更改目标的短URL,支持分析、A/B测试和治理。静态QR编码最终内容,离线更持久。
7) 安全性和滥用
- 通过伪装URL的网络钓鱼风险;首选品牌短域名。
- 在设备上,在打开之前显示URL;鼓励用户警惕。
8) 未来
期待更丰富的样式(渐变、徽标)、更好的设备上解码以及与支付、物联网和验证工作流的集成。